香港上市条件梳理,主板、GEM及新兴行业特殊机制

gjwl6662025-11-2631

火山导读:

  1. 二、创业板(GEM)上市条件(适合初创/成长型企业)
  2. 三、特殊行业上市条件(联交所特殊章节)
  3. 四、其他核心注意事项
  4. 总结

企业在香港上市主要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(联交所)进行,分为主板创业板(GEM) 两个市场,不同市场的上市条件存在差异,香港联交所针对新兴行业(如生物科技、科技)设有特殊上市机制(如“18A章”“SPAC”等),以下是主要上市条件的梳理: 主板是香港主要上市市场,要求较高,适合业务稳定、盈利或规模较大的企业,联交所主板上市需满足财务测试非财务条件,企业可选择以下三种财务测试中的一种达标即可。

(一)财务测试(三选一)

  1. 盈利测试(最传统,适合有稳定盈利的企业)

    免责声明: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|

    • 最近3个财年累计盈利≥5000万港元,其中最近1年盈利≥2000万港元,前2年累计盈利≥3000万港元;
    • 上市时市值≥2亿港元;
    • 最近1个财年营收≥5亿港元(联交所可酌情豁免)。
  2. 市值/收入测试(适合高市值、收入稳定但盈利较低的企业,如科技、消费类)

    • 上市时市值≥20亿港元;
    • 最近1个财年营收≥5亿港元。
  3. 市值/收入/现金流测试(适合现金流稳定的企业,如基建、公用事业)

    • 上市时市值≥20亿港元;
    • 最近1个财年营收≥5亿港元;
    • 最近3个财年累计现金流≥1亿港元。

(二)非财务条件

  1. 业务与持续经营能力

    • 主营业务清晰,具备“持续经营能力”,最近3个财年业务模式稳定,无重大不利变化;
    • 核心业务不能依赖单一客户(除非该客户是政府或公用事业机构)。
  2. 管理层与股权稳定性

    • 最近3个财年管理层(核心董事、高管)稳定,未发生重大变动;
    • 控股股东(如有)最近1个财年未发生变更,股权结构清晰。
  3. 公众持股要求

    免责声明: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|

    • 公众持股比例≥25%(上市时市值超100亿港元可降至15%);
    • 公众股东不少于300人,且持股量最高的3名公众股东持股不超过公众持股总量的50%。
  4. 合规与公司治理

    • 符合香港《公司条例》《上市规则》等法律法规,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(如欺诈、内幕交易等);
    •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:至少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、设立审计委员会(独立非执行董事占多数)、薪酬委员会等。
  5. 其他

    • 需委任持牌保荐人(通常为国际投行)负责上市申请全程辅导与保荐;
    • 招股说明书需全面披露业务、财务、风险等信息,经联交所审核通过。

创业板(GEM)上市条件(适合初创/成长型企业)

GEM定位为“成长型企业融资平台”,财务要求较低,侧重企业增长潜力,适合尚未盈利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。

核心条件

  1. 财务要求

    • 上市时市值≥1.5亿港元;
    • 最近2个财年累计营收≥3000万港元(或最近1个财年营收≥2000万港元);
    • 若市值≥3亿港元,可豁免营收要求(但需证明业务有明确增长潜力)。
  2. 非财务条件

    免责声明:素材来源网络公开渠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|

    • 业务需有“核心竞争力”,管理层最近2年稳定,控股股东最近1年不变;
    • 公众持股比例≥25%(市值超10亿港元可降至15%),公众股东不少于100人;
    • 需披露“业务目标”及实现路径,证明未来有持续增长能力。

特殊行业上市条件(联交所特殊章节)

针对未盈利的新兴行业(如生物科技、科技),联交所设有特殊上市机制,典型包括:

生物科技企业(18A章)

  • 适用对象:未盈利/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(核心产品处于研发/临床试验阶段)。
  • 条件
    • 上市时市值≥30亿港元(若产品已进入后期临床,市值≥15亿港元);
    • 核心产品需通过监管机构(如FDA、NMPA)的临床前测试,且有清晰的研发管线;
    • 已投入至少1亿港元研发费用,账上现金可支持未来12个月研发及运营。

科技公司(如AI、半导体等)

  • 可适用“市值/收入测试”或“市值/收入/现金流测试”,若符合高增长特征(如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≥30%),联交所可酌情放宽盈利要求。

SPAC(特殊目的收购公司,21章)

  • 通过“空壳公司上市募资→收购实体企业”的方式上市,适合难以直接IPO的企业。
  • SPAC上市时市值≥10亿港元,公众持股≥50%,需在上市后24个月内完成收购(“De-SPAC”)。

其他核心注意事项

  1. 上市架构

    • H股:境内注册企业直接上市,需经中国证监会审批,外汇、利润汇出等受境内监管;
    • 红筹股:境外注册企业(如开曼、BVI公司)上市,需确保架构合规(如VIE架构需符合中国监管要求)。
  2. 持续责任

    上市后需持续披露财务报告(半年报、年报)、重大事项(如并购、关联交易),遵守联交所《上市规则》及香港《证券及期货条例》。

  3. 成本与时间

    主板上市成本通常为募资额的10%-15%(含保荐费、律师费、审计费等),周期约6-12个月;GEM成本略低,周期4-8个月。

香港上市条件灵活,既支持传统盈利企业(主板盈利测试),也接纳高增长/未盈利的新兴企业(特殊章节),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、行业、盈利状况选择市场,并满足财务指标、股权结构、合规治理等核心要求,同时通过保荐人协助完成上市流程(聆讯、路演、定价等)。

关键提示:具体条件以联交所最新《上市规则》为准,企业需提前与持牌保荐人(如高盛、中金、摩根士丹利等)沟通,制定适配的上市方案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huoshanbaba.com/?id=585

阅读更多